身經百戰,歷經千帆,卻依然不知道如何做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大勢所趨。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讓潛在對象了解產品的價值,從而與機構產生深度交流甚至是交易。
那究竟要如何做好內容營銷?
1.洞察用戶畫像
營銷策略的落腳點在于“人”,在于潛在可發展的目標用戶。如何吸引目標用戶的關注、如何的介紹產品、如何轉化用戶成為付費用戶、并且強化品牌忠誠度,都需要對目標用戶有清晰地認知。
內容營銷并非要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是要滿足精準目標用戶的需求。假使你的內容被一萬個人看到,但其中沒有一個是你的目標用戶,那這篇內容就是無效的。
不同類型的教育培訓機構將提供不同用戶在特定時間階段所適用的內容。如果你是一家K12機構,首先你要清楚你需要打動的用戶是誰?是可能作為真正消費者的家長,還是作為使用者的少年學子?這就需要機構以課程為中心,深度剖析課程對應的受眾群體。
洞察用戶畫像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品牌宣傳點”與“用戶需求”之間的交集。通過用戶畫像,去找到用戶需求的特征,直接把內容說到用戶心里,找到用戶所處圈層的表述方式,進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2.“內容為王”
談起內容營銷中的“內容”,應用在教育培訓行業中并非易事。
內容生產的目標即是讓用戶知道“你的問題,我可以幫你解決”,激發用戶需求的滿足。
一個好的教育產品往往可以滿足多種用戶需求。以少兒編程培訓課程為例,課程既可以滿足提升少兒專注力的需求、滿足提升專業技能的需求,又可以滿足提升少兒邏輯思維能力的需求。產品解決了哪些需求往往是能打動消費者的部分。
通過內容營銷刺激用戶決策,可以使用激勵法。如“每天10個公式,學好統計不再難”、“每天10分鐘,擺脫字幕看英劇”。同時不斷給出美好愿景:“1元錢系統課,入門插畫設計”、“課題在手,高考綜評不愁”。
內容營銷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謹防落后于時代。
回顧過往,教育培訓機構在內容生產上擅長的就是給教育用戶“施壓”,恨不得把“你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教育絕不能落后于人”這樣的口號喊上無數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發現興趣教學、素質教育成為熱門課程,用戶的需求在轉變。一味的施加壓力并不是內容生產的好方法,學會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法,收獲用戶的親近和認同。
內容營銷可以借勢重要的時間節點。
對于K12機構來說,暑假黃金招生季可謂是極其重要,絕大多數教培機構在暑期到來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部署暑期招生規劃。借勢重要的時間節點,尤其是國內各類重要學術、職業能力考試。內容營銷也可以結合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比如“霧霾天,足不出戶1V1家教課”。
不要只是擔心你的內容被瀏覽了多少次,需要注意的是你寫的東西是否符合目標用戶的需求、期望?
3.正確選擇傳播渠道
傳統媒體衰落,內容營銷崛起。傳統的營銷推廣方式已經無法地獲取到增量用戶,教育培訓機構想要獲得快速發展,選擇更的渠道。
內容營銷不是舍得花錢投放到100個渠道就可以玩出花樣,依靠“一手燒錢,一手生源”的模式來持續發展顯然不可行。
內容營銷需要選擇的傳播渠道,帶來的流量曝光,不然你的內容永遠缺少觀眾。
在這一點上,知了好學是怎么做的呢?
知了好學充分發揮百度搜索人群畫像分析和大數據挖掘能力,挖掘搜索用戶教育需求,串聯起從教育學習內容需求發起到教育培訓服務的完整閉環,解決教培機構營銷獲客痛點,打造“互聯網+精準教育營銷”服務平臺,實現目標培訓用戶的精準觸達。
平臺從海量曝光場景出發,覆蓋搜索、信息流、地圖等多渠道用戶曝光場景來豐富機構獲客入口,大幅縮短了搜索用戶與教育機構之間的距離,讓更多入駐知了好學平臺的教學服務機構能夠參與搜索流量內容分發,為搜索生態反哺課程信息、內容攻略、專業問答等內容,從而真正地把握住教育行業營銷獲客的關鍵點。
作者:韓瑤